农历每一天的别称(农历每月每天的称呼)
我国现行农历别称是什么
我国现行农历别称是《紫金历》。是现行农历的历法版本,是指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直延续至今使用的夏历历法(后改称农历)版本,即现行农历的历法版本。
现行农历的别称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在我国现今较常用的对农历的别称:阴历、旧历、古历、皇历。古代的历法:夏历、黄(帝)历、殷历、商历、周历、鲁历、颛顼历、太初历、戊寅元历、大明历、授时历。
每月1一30日的雅称
初一到初十,称为“朔”。 十一日至二十日,老扮宽日,称为“望”。 二十一日至三十日,称为“念”。例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
每月1一30日的雅称是: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敬、二十五有、二十六宥、二十七感、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卅。
-10日: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11-20日: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21-30日: 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敬、二十五有、二十六宥、二十七感、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卅。
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在古代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
——望月前日,称为小望月。尤其中秋前夜称为待宵。十五夜月、十五日月、望月、満月、三五月、名月、天満月——阴历每月十五的月,尤指8月15日的月。指待十五夜的词有三也叫三五之月。“中秋”来自7月初秋、8月仲秋、9月晩秋的说法。十六夜、十六日月、既望、不知夜月——阴历十六的月。
古时叫每月从一至三十日各日的雅称谓,
1、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在古代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
2、一月之始称为“朔”,七日称“朔七日”,十六日称“望六日”,二十四日称“念四日”。古代农历将一个月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期。农历初一为朔,此时月亮与太阳同向,看不见月亮。望月是指月亮与太阳相对,成180°角,地球位于两者之间,月亮光面完全对向地球,呈现满月之象。
3、古人对初一到三十的雅称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做初一,民间初一要吃素。正月初一,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等。
4、十五夜月、十五日月、望月、満月、三五月、名月、天満月——阴历每月十五的月,尤指8月15日的月。指待十五夜的词有三也叫三五之月。“中秋”来自7月初秋、8月仲秋、9月晩秋的说法。十六夜、十六日月、既望、不知夜月——阴历十六的月。比十五夜的月晚出现,即月亮踌躇着升起的意思。
5、一个月三十天的雅称:初一到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念”。如:一个月的初七称为“朔七日”,十六日称为“望六日”,二十四日称为“念四日”。
6、古人对农历一个月的初一到三十有独特的雅称,这种划分源于朔、望、念三个时段的区分。其中,初一至初十被称作朔,十一日至二十日是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则为念。每个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古时被尊称为元朔,这源于它作为农历正月的首日,同时也是每月的第一个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