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尔克(郭克尔克豆瓣)
丘吉尔在1945年大选中为什么会落败?落选后丘吉尔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按理说,当时丘吉尔的支持率应该是达到了最顶点,却也没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只能说当时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实在不得人心。不过落选的丘吉尔也没闲着,开始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作为二战最有分量的领袖之一,这书的销量自然是不用愁,而且丘吉尔还凭借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非常厉害了。
2、年意大利和德国已经投降,二战即将结束,英国的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于是丘吉尔主动辞职,并参与大选。丘吉尔信心满满、认为凭借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结果却在大选中惨败,最终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丘吉尔虽然落选,但是在大选失败之后他的言行又一次显示了他的伟大。
3、这主要因为丘吉尔所代表的保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符合英国人民战后的实际需要,在选举中犯了一系列错误。而艾德礼所代表的工党则准确地把握了英国人民战后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民心的竞选纲领,因而能够在选举中获胜,把丘吉尔拉下了台。
4、丘吉尔之所以战后选举失败,是因为战后英国人民需要的是重建,而当时的丘吉尔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没有拿出战后重建的计划,而且他还拉拢美国,计划跟苏联决裂,挑起新的战争。
请用军事理论,从德国角度分析敦刻尔克战役
当时的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于是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所以,戈林向希特勒建言,希望由他的空军执行消灭英法联军的任务。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戈林的德国空军并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敦刻尔克执行任务,放走了英法联军。第二种可能性,德国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并没有能力全歼英法联军。
敦刻尔克大撤退对当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军事层面:至今世界各国对于二战初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交战各方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而且,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一个著名的战例,对于推动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理论与大战准备总体战理论是法西斯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础。德国军事理论强调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完成对国家的改造,加强军事法西斯专政;要求不惜使用任何武器和手段,消灭敌方的军队和平民;主张通过闪击战取得战争胜利,在主要方向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密集突击。
因为一战,德国是战败国。而西面的英、法则是战胜国,东面除了复国的波兰、取代了沙俄的苏联,其它几乎都是原奥匈帝国解体后的一众小国(比如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等),他们(无论是东面还是西面的邻国)几乎与德国都是敌对的关系。
敦刻尔克撤退中,希特勒为何脑子短路放弃追击?
纳粹德军在敦刻尔克,停止追击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另有打算,具体原因在于:“生吃”法国,安抚苏联 一战之后,德国被严重削弱,法国人风光无限,从此德国充满对法复仇的欲望。而一战后尾声, 沙俄西线大军被德兴登堡元帅,兵不血刃收降不少,这使德军占尽没有了东线的担忧,专心西线的便宜。
首先是军事上的原因: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而且敦刻尔克一带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地,不利于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
直到今天,敦刻尔克战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谜团之一。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打击撤退中的而且毫无防备的英法联军?历史学家一直以来都对这段“二战”中的关键时期存在不同观点。
但至少我们能够看出来,希特勒似乎并不想对英国赶尽杀绝。敦刻尔克大撤退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将士。
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转而进攻欧洲已当时的欧洲情况来说,剩下了英国,而英国又是孤悬的,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后力量是英国最虚弱时期,德国要是把进攻苏联用的物资拿来加强海军,切断英海上航线,保护陆军横渡英吉利海峡,有50—100万陆军登录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