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事例(水浒传中舍生取义的事例)
舍生取义的人物和事例有哪些?
文天祥 文天祥在抵抗元朝的战争中被捕。面对元朝的诱惑和威胁,他坚决拒绝投降。他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他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最终被处决。 苏武 苏武是汉朝的使节,被匈奴拘留在北方多年。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一位民族英雄,原本担任文官,却在国家危难之际,勇敢地投身战场。面对元朝的大军入侵,他变卖家产,招募壮丁,组建起三万人的义军,坚定地抵抗外敌,展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文天祥坚决拒绝元朝的劝降,最终实现了舍生取义的理想,英勇就义。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与梁启超流亡日本。谭嗣同则坚定地留在国内,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英勇就义,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1898年,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
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
舍生取义的人物和事例有:文天祥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舍生取义的事例10个舍生取义的事例(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敌人埋伏在碉堡里的机枪手突然开枪,造成了很多伤亡。
舍生取义的事例
屈原:战国时期,屈原见楚国被吞并,自己又无法改变这一局面,选择了投江自尽,以此表达他对楚国的深情和爱国之情。屈原的死,成为了中国文化中舍生取义的代表。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仁政理念。
舍生取义的事例有:苏武牧羊的故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等事迹。舍生取义的事例: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敌人埋伏在碉堡里的机枪手突然开枪,造成了很多伤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
文天祥 文天祥在抵抗元朝的战争中被捕。面对元朝的诱惑和威胁,他坚决拒绝投降。他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他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最终被处决。 苏武 苏武是汉朝的使节,被匈奴拘留在北方多年。
谭嗣同 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舍生取义的人物事例
1、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面对元朝的威胁,他坚决抵抗,始终不投降。在被俘后,元朝劝降他,但他坚贞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最终,他舍身成仁,以死报国,实践了舍生取义的崇高理念。
2、谭嗣同在能够逃离的情况下,选择了留下来牺牲,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的国人。他的行动真正体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虽然有人认为他愚蠢,但谭嗣同的牺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死得其所。这种大义,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仰。
3、文天祥在抵抗元朝的战争中被捕。面对元朝的诱惑和威胁,他坚决拒绝投降。他的《过零丁洋》表达了他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最终被处决。 苏武 苏武是汉朝的使节,被匈奴拘留在北方多年。他坚持不屈,拒绝为匈奴工作,以保持对汉朝的忠诚。
4、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敌人埋伏在碉堡里的机枪手突然开枪,造成了很多伤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
舍生取义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1、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时年33岁。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文天祥被俘后,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元朝皇帝忽必烈惜才,有意放他一条生路,但终因有人以他起兵抗元之事为借口,未能获释。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47岁。
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而谭嗣同坚定地留下。面对困境,他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英勇就义,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篇。
3、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荆轲刺秦: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
舍生取义的例子还有哪些?
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时年33岁。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文天祥被俘后,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元朝皇帝忽必烈惜才,有意放他一条生路,但终因有人以他起兵抗元之事为借口,未能获释。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47岁。
吉平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吉平 吉平是东汉末年的医生,他参与计划暗杀曹操,以报答汉朝的恩情。计划泄露后,吉平遭受严刑逼供,但他始终不肯透露同谋者。最终,他以死明志,撞阶而死,表现出了极大的忠诚和勇气。舍生取义成语故事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义士,他曾受智伯的重用。智伯被杀后,豫让决心为其报仇。
舍生取义的事例(九):舍生取义的谭嗣同 1898年,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谭嗣同是变法的主将之一,在被捕之前他有过几次逃生的机会,可是他都拒绝了。梁启超劝他一齐去日本时,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雷锋无私奉献 虽然雷锋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战火硝烟,但他的事迹同样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雷锋一生都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即使面对个人的困难和危险,他也总是挺身而出,帮助他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舍生取义的榜样。
舍生取义的事例有:苏武牧羊的故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等事迹。舍生取义的事例: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