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胤禔怎么读(康熙大皇子胤禔怎么读)

04-09 16阅读

康熙第八子

康熙第八子胤禩的一生中有两位正式的妻室和多位妾室。嫡福晋郭络罗氏,是和孙似渐之女,硕额驸明尚之女。而他的妻妾阵营中,包括张氏,她也是张之创的女儿;毛氏,来自毛二格家族。胤禩的第一个儿子弘旺,出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寅时,由妾氏张氏所出。

康熙第八子的生母是良妃卫氏,她出身于满州正黄旗包衣家族,是内管领阿布鼐的女儿。不过,卫氏的早期身份比较特殊,原本是辛者库中的贱籍人员。在古代,辛者库指的是那些被征召为宫中杂役的低贱女子,她们的身份地位相对低下,地位相当于洗脚工。因此,良妃卫氏的出身极为卑微。

大皇子胤禔怎么读(康熙大皇子胤禔怎么读)

综上所述,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他被雍正帝削爵、改名并幽禁至死。

爱新觉罗·胤_(_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_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胤_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结局是被雍正幽禁到死。具体来说:被削爵圈禁:在雍正四年,雍正帝稳固政权后,找各种理由削去了胤禩的王爵,并将其圈禁起来。改名以示侮辱:为了以示侮辱,雍正还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

胤禔怎么读?

1、胤禔[yìn zhī]:爱新觉罗·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胤礽 [yìn réng]: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2、胤禔:禔有两种读音:zhī、tí,在这里读zhī,阎崇年的《细说清朝十二帝》里面有注音。皇长子,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

3、爱新觉罗·胤禔,读作yìn zhī,是康熙帝的庶长子,他的名字象征着地位。胤礽[yìn réng]则是清朝的皇太子,公开册立的身份使得他的名字备受瞩目。胤祉[yìn zhǐ]则是康熙帝的第三子,与胤禛是异母兄弟,他们的母亲各有其位,反映了清朝后宫的复杂。

4、清朝的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胤祥和胤禵等人的名字都有特定的读音:胤禔:yìn tí,是康熙帝的庶长子,排行第五,因其前四子早逝,他成为皇长子。 胤礽:yìn réng,是清朝的皇太子,生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是清世宗胤禛的异母兄。

康熙大阿哥怎么死的

1、康熙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是终身幽禁后去世的。具体来说:被废幽禁:康熙四十七年,胤禔因为魇咒太子胤礽,并图谋篡夺储君之位,被康熙帝发现后,不忍杀之,于是革去了他的王爵,并下令终身幽禁。终年去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幽禁生活后,胤禔在雍正十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2、被幽禁至死。爱新觉罗·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太子允礽被废,允禔十分得意。

3、以下为康熙大阿哥的生平和去世原因:简介:爱新觉罗胤禔,康熙帝子,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去世原因:康熙三十七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康熙帝不忍杀亲生儿子,令革其王爵,终身幽禁。

4、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

5、八阿哥胤禩:原本是胤禛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因行为不当失去继位可能。雍正四年被削王爵并圈禁,同年去世。九阿哥胤禟:雍正登基后被改名为“塞思黑”,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十阿哥:雍正二年被圈禁,乾隆二年释放,乾隆六年病死,享年五十九岁。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呢?

1、康熙的大儿子胤禔不能做太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宗法制度与宫廷政治的影响:虽然胤禔是康熙的长子,但在清朝,嫡长子继承制并非绝对。康熙在选择太子时,更多地考虑了政治需要和宫廷势力的平衡。因此,胤礽被立为太子,而非胤禔。

2、胤礽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部分原因是康熙担心他的势力过大,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康熙通过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以及对与胤礽关系密切的权臣索额图的打击,试图削弱胤礽的影响力。然而,胤礽的自信心与坚持,以及对权力的渴望,使他多次试图重新夺回太子之位,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3、康熙帝在围场废太子,主要原因是因为康熙帝的心里有根刺:在康熙二十九年,皇帝在出塞途中生了一场大病,太子允礽见到父亲生病,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忧愁。为人子女,如此为之不孝。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1、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

2、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涉及康熙帝的九位皇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我、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祯。这场争夺始于康熙对二阿哥胤礽皇太子地位的废立,因胤礽行为乖张,僭越皇权,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废黜。

3、康熙九子夺嫡指的是康熙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这九个儿子分别是: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胤礽、爱新觉罗·胤祉、爱新觉罗·胤禵、爱新觉罗·胤祺、爱新觉罗·胤祐、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禟和爱新觉罗·胤。

4、七子狴犴、八子负屃、老九螭吻。而康熙皇帝生的儿子们参与夺嫡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