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格言(党员教师的教育格言)
文|陈中海
官谏是指关于做官的谚语,官训是对官员的警告或训诫。在中国古代,官谚和官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被《四库全书》归为史部官谚。这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裁,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官谚文化。
当官
官方训诫和官方戒律的具体形式不仅包括谚语和戒律等文章和作品,还包括法令、誓言、指示、铭文、戒律、规则、神谕,甚至相关的铭文和对联。最早的官方训诫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黄帝曾为自己立下一句谚语,说自己后悔莫及。内容是告诫自己不要伤害普通人,不要做错事。于震出现在周武王时期,其内容是:茫茫玉迹,绘为九州,开九路。人有沉睡的庙宇,动物有茂盛的青草;各有各的位置,德不扰。在易皇帝的村子里,我冒着生命危险在原兽中,忘了我国的战袍,想着它的嚣张。我武功不能重,也不能恢复到夏家。我敢告我的仆人。于人是当时负责狩猎的官员,而于震是于人劝猎的谏官。
早期的官谚很多都有勉励自己、劝诫君主的意思。春秋战国以后,官谏的内容逐渐侧重于劝谏和规范官员。比如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为官之道,用儒、道等思想对官员提出了要求和准则。比如骑马不能太急,要和百姓讲和,不要让百姓害怕。意思是路上遇到人,要让将军在前面慢慢骑。再比如你会发号施令,要求其行政化,不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你在发号施令的时候一定要准确,不能让下属反复请示。
但总体而言,早期的官方建议并不侧重于官员的具体行为准则,而是对官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论语》说,君令臣礼,臣忠君,意为为官之道,强调忠君。《论语》中也有说为官如北辰,是因为百姓居其所,众星拱月,强调当官要爱民,只有爱民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孟子在谈到为官之道时说,怨君为尊,陈善为尊而关邪气。吾君不能称贼,强调尊卑,强调规则是实现仁政的基础。国有国法家规,只能上下有序。
秦汉以前,官谏的形式虽然比较单一,有些官谏并没有以独立文体的形式出现,而是夹杂在儒、道等典籍中,但已经涉及到为官的基本要求,即为官之道,把敬畏、忠君、爱民作为为官的基本准则。
当官
汉唐时期,谏官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比如汉代有很多官谚。《后汉书》上说:杨雄根据于震的记载,在十二州写了二十五条感官谚文,其中九条已佚。卓君的崔倩、紫苑后来又加了十六篇,胡光复继续写了四篇,非常漂亮。于是,我学会了写第一个标题,并做了解释,叫做《官员的箴言》,48条。仅这里提到的官方谚语就有近百条。官谏的大量出现,与大一统王朝的逐渐巩固和官僚制度的成熟有关。随着官员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文章对他们提出要求和规劝。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官谏文化继续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官方谚语有的谚语、王绩的谚语、温峤的朝臣谚语、小钱骑于谚语、王宝的皇太子谚语和小言的百篇谚语。相比之前的同类文章,汉代以后出现的官谚更加强调各级官员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操守。比如杨雄的《二十五义箴言》,主要是对各种具体的官职提出了履行职权的官德要求。比如《尚书·箴言》针对的就是作为知望代言人的大臣们,强调要献善、赞美,但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人品端正,同时具备我。
到了唐代,官谏继续发展,出现了韩愈的《五谚》、柳宗元的《戒畏》、《忧谚》、李敖的《自谏》和袁捷的《自谏》。唐代谏官的高峰是官轨的出现,这是谏官的缩影。是武则天写的,分为10条,分别是正直、忠诚、正义、谏、廉、慎、诚、善将、利人等。除了强调传统的为官之道,还在更多的篇幅中强调。
《官轨》提出丈夫要修身养性,做正确的事,一不小心就不要走上失败的道路,并指出智者见无形,智者听无声,阴谋家谋失败。不困在于早考虑,不穷在于早准备,强调当官的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谨慎清醒。《官道》也提出了管理人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在一个方面起作用。这是什么?这只是公共服务的问题。有人指出,管事官如扁,钱如贱。诚实的美德是官员的财富。不走大路,就辛苦;这不是它想要的,虽然它很强大。所以,智者不做错事,老实人不找事。他以其深远的危害而闻名。以上两段的大意是,处理公务最好的办法是公平,处理财务最好的办法是诚信。公正廉洁是当官的法宝。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你就能远离灾难,让你的名声鹤立鸡群。
《官道》在为官之德中,多次强调官员不可自私自利,要清正廉明。《官轨》也指出,天不自私,地不自私。太阳和月亮是无私的蜡烛,任何时候都是无私的。可以说,做对的事,忍私的事,才是公平的。提出民官为公、理官不谋私利、公而不谈财利、公法不涉亲疏不避仇、务公扬贤的人。这两段都强调要把大公无私作为官员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在官轨出现之前,唐太宗还为他的官员撰写了百字箴言,唐玄宗撰写了《让总督采取新的告诫》,这些都谈到了官员廉洁的伦理问题。比如《百字箴言》就强调官员要拿自己的那份财富,戒无名之酒。永远要有克己之心,但要把是非之口闭上,就是要努力培养自律克己,永远保持为官之德。
当官
宋代至明清时期是古代谏官文化的繁荣时期。重要的官谏著作有陈翔的《郡县略》、李的《建市自谏》、的《官谏》、朱的《朱文正行政训》、甄的《西山行政训》、的《为政好报》、张的《为政谏》、何文远的《牧备书》等。刘世军的《为官水镜》,佘的《知普》,王世茂的《仕途挂镜》,的《官功》,颜茂贤的《官镜》,沈大德的《官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较高。
探讨为官之道、为官之德,仍是宋代以后官方忠告的主题之一。比如关于对君主的忠诚,吕本中在官方建议中强调,做官如亲人,做官如兄弟,与同僚为家人,做一群官员的奴隶,爱民如妻,做官如家人,然后才能尽心尽力。如果有什么细节,我心里还是意犹未尽。关于清廉,陈翔在《郡县大纲》中强调,官员不讲清廉,以清廉罩官者,为自己的事负责。关于勤政,吕本中在《官谚》中强调了为官之道,但只有三条:清正、慎独、勤政,还强调了为官、清正、勤政的重要性。陈翔在《郡县大纲》中也说,商随天来,前者待定,后者日积月累。
但宋代以来的官谚至少有两个新的发展:一是官谚篇幅不断扩大,独立成篇的官谚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巨著;第二,许多具有实践经验的官员加入了官方谚语的创作,并记录了他们的官方实践和经验,供其他官员借鉴。有学者把中国古代的官谏分为两种:行为和技巧。所谓的技巧,主要集中在为官的技巧上,即如何为官,如何处理政务,如何协调上下级关系。这种官谏多出现在宋代以后。
陈翔在《州县大纲》中提醒官员,愤怒必须被容忍。他认为,大约89%的官员不能令人满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公事还是私事,他们往往容易发怒。他提醒这些官员,不能迁怒,也就是不能把情绪发泄在其他无关的人身上。正确的做法是冷静。为了把这个问题解释透彻,《郡县大纲》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审理一个案件时当事人的情绪不稳定。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你都不要利用他们的暴怒,徒增痛苦。你要把当事人带回自己的牢房,自己冷静下来,等自己友好了再慢慢来。
宋代以后的很多官箴,都属于政治入门指南,是写给那些刚入仕途的官员看的。这种官方的训诫更加详细。例如,佘在《直朴》中对新到任官员的建议是:官员到任后,除了向朝方提供官服外,只能紧急制作两三套丝绸圆领,五颜六色的吉祥服并不多。有少年,有各种衣服,都是北京产的。我不知道怎么借钱做衣服,但是一件可以当两件外面的衣服。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为官从政必备素描》里有类似的内容:官授之后,除了官役之外,只能做一两套黄石丝圆领,不需要再做更花花绿绿的衣服,比如夏天一套纱,秋冬一套红绉。冬天一定要用貂皮帽子,便宜的三两,风领一个,价格其次。表面看似琐碎,却蕴含了很多为官之道,融入了廉洁、低调、务实等理念。
类似的官方建议还包括官员上任后如何选择住所的问题。明代不知作者是谁,《居官训》指出,新官上任,不但要听从指挥,还要去居官休息。如果没有居所,寺庙也应该有。不要落在有钱人家,为人要好,要正派,并强调官员新到职,不要在没有了解情况之前贸然为自己选择官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佘在《知谱》中还指出,如果礼部发生火灾,他会问发生了什么事。若出自左贾,则不可得。如果已经做了,则责令按照照片数量补价,强调官员不仅要自理住宿,还要自理餐饮费用。官方建议的作者强调这些小问题,不仅仅是因为涉及到官方的清廉,更是为了避免日后给官方带来麻烦,这些都是官方的经验。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19年第5期
题图取自网络
= = =中国智库= = = = =
感谢您关注和传播今日中国智库头条号,我们将尽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智库》和《中国发展观察》都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的连续出版物。
《中国智库》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具有杂志特色和智库色彩的智库系列。目的是让决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间的声音,让决策的内容和过程更多地被民众理解和认同,搭建政府与理论界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中国发展观察》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出版的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双月刊,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