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是什么时候(一九是什么时候结束)
一九到底是多少天啊?
是九天,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从冬至逢壬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二九:12月31日~1月8日;一九到二九共18天。数九习俗,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是农业生产需要之举。古代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没有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因之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印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二是寓教于乐之举。
一九是9天,一共九个九,每个“九”有九天,合计八十一天。数九就是数日期,从一九数到九九,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休养期,冬至日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进入温暖的春季气候。
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以2018年为例,“一九”是12月22号算起,一共九天,到12月30号截止。一九是“数九”之一。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
“一九”是什么意思?
1、“一九”的意思是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从冬至之日起,进入“数九”。“数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2、“一九”的意思是: 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复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3、一九又叫“交九”。是我国古代黄河以北区域(现在的华北地区)劳动人民,根据冬天的时长,结合24节气的对应,把一九第一天定在冬至日,又合理、又好记。人们按照节气进行农作,上合天道,下合地温,真正充分体现了我先民的智慧。
4、一九是冬至开始的第一个九天,二九是冬至开始的第二个九天,三九是冬至开始的第三个九天,四九是冬至开始的第四个九天,五九是冬至开始的第五个九天。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5、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直到九十九,一共90天。冬至一般为每年的12月23日左右,90天横跨整个冬天。在这三个月中天气逐渐变冷再回暖,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一九是从哪天开始的
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以2018年为例,“一九”是12月22号算起,一共九天,到12月30号截止。一九是“数九”之一。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
一九是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的。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
数九(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每年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为一九。
夜晚长。准确来说,就是在农历的冬至开始“一九”。由于,公历与农历之间有差别,每年的“一九”这一天,就是公历不定了。前后相差不几天而已!比如:2008年12月21日是冬至,就是“一九”开始了。而2009年12月22日是冬至,这一天开始“一九”了。2010年12月22日冬至,这一天是“一九”第一天。
一九从冬至日开始计算的。冬天四九最冷。从冬至之日起,进入“数九”。“数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为9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至27天称为“三九”。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